通过近两年来良好的运行,层流洁净手术室的使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极大地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层流洁净手术室,即空气通过高效过滤器,呈流线状流入室内,以等速流过房间后流出。室内产生的尘粒或微生物不会向四周扩散,随气流方向被排出房间。层流洁净手术室是一个专业高效过滤空气的、多功能的综合体,其能通过各种空气净化措施,过滤空气中的尘埃、离子等,切断细菌传播的途径,从而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感染发生的目的。
层流洁净手术室的工作流程管理:
1.空气净化系统的开关 每天早上由专人负责提前1 h将手术间的空调系统开启,并将温度调至22~25 ℃,湿度控制在50%~60%,术中根据医生和患者的需要随时调整,手术结束后必须先清洁手术间,待清理完成后再开启空调系统1 h。术中由巡回护士根据手术医生和患者的需要随时调节室温。遇到连台手术时,在前一台手术结束后,需进行湿式清洁,并关闭电动门自净30 min后,再进行下一台手术。
2.手术间的正压管理 手术间需要保持相对密闭的状态,手术间前后门不能同时开启,开门后会破坏压差系统,影响手术室的净化质量,破坏手术室内空气的洁净,术中严禁打开外通道门,严格控制术中人员流动,不可互串手术间,以减少不必要的涡流形成。
3.手术间的布置 手术床放置在手术间净化区域的中心,室内物品定量、定位放置,定期核查,术后由巡回护士补齐基数,只有必需的设备(如麻醉机、监护仪、高频电刀等)才能放置在手术间,并且手术间的所有物品均需去除外包装并将灰尘擦拭干净后方可带入,以保持手术室的洁净。手术间内物品需要摆放在远离回风口的位置,以免影响空气回流。
4.合理安排手术:根据空气洁净度的不同来安排不同的手术,100级手术间安排心脑外科手术、眼科手术、器官移植术及关节置换术等无菌手术;1000级手术间安排胆道、胃肠道、阴道等Ⅱ类切口手术;10 000级手术间安排Ⅲ类切口手术,如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开胸心脏按压术等。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室的空气质量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层流洁净手术室使用的三级空气过滤系统阻挡了大量菌落,有效地降低了外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5.严格洁污流线分离 手术室设立三条通道以供医护人员、患者和物品通行,尽可能地避免人流、物流交叉。其中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洁净物品作为洁净流线;术后器械、敷料、污物等作为污染流线,严格区分洁污流线,以免层流洁净手术室受到污染。
手术室的维护: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加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手术间的管理 手术间管理指定专人管理,落实到人,按月轮转。采用动态管理,随机随时进行检查,定时进行考核评分,并与奖金挂钩。手术人员按规定更衣、穿衣、按规定洗手消毒、戴口罩、戴帽子、戴手套。手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手术配合原则,感冒未愈不能进入手术室。手术室环境要清洁,无灰尘、血迹,物品摆放合理,尽量避免物品移动和人员流动。
2.预防血液传播,防止交叉感染
实施标准预防,凡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时,均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根据各种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即将每一例病人的血液或其他生物材料都视为有传染性。在医疗活动中,对这些生物材料的采集、保存、运送、使用后处理等,均按有传染性的物品来对待,预防污染其他物品及感染医务人员。
3.加强物品消毒灭菌处理
消毒灭菌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疗操作与消毒规程。手术器械使用后要及时清洗保养,手术衣、手术巾、纱布、盆罐以及各种常用的手术器械都可用高压蒸气灭菌。锐利器械、内窥镜和腹腔镜等不适合热力灭菌的器械,手术完后用2%戊二醛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冲净凉干。我们除了对必须消毒的物品进行消毒外,对易忽视消毒器械应进行认真的消毒。如呼吸机面罩,管道,血压计。对这些物品采用0.5%84消毒液、2%戊二醛消毒。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使用后应严格规范操作,及时毁形,消毒,进行无害化处理。
4.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洁
洗手是预防感染的最简单有效的措施,是第一道防线,通过洗手可以防止病人将疾病传播给医护人员和其他病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手上的细菌绝大部分可以通过洗手去除,所以只要注意洗手,可有效防止疾病经“手”传播。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进行有效的洗手,每周定期监测手卫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各项操作规范化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从而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加强层流洁净手术室环境的综合管理除了要严格人员培训和规范化管理,还必须强化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只有全面综合的一体化管理才能维持手术环境的洁净,提高手术质量,改善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